2023-04-20
324
考研如何选择目标学校及专业?这个问题,因为对于考研人,这是第一头大的问题。这篇文章我会从 6 个维度系统分析考研选择合适目标学校及专业的因素和原则,并给出避坑指南,让大家提前规避,这样你复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考研如何确定目标院校?考研如何选择学校?考研确定合适的考研目标?等等问题,是每一个考研人都绕不过去的坎,因为考研界一直都有一个传说:选择>努力,一个不合适的目标院校可能会让我们大半年的努力白费,这句话不假!
不根据自己的实力、基础、本科院校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非 211、985 不上,的确也努力了一年,但最终还是被淘汰的大有人在,这点你不用怀疑,原因很简单,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是有特定的招生人数的,按照每年的报录比来看,必定很多人要被淘汰。但是,你的分数可能考这个学校就是渣渣,但换个稍微差一点或差异性竞争的学校就不一定了。
如果你经过万般挣扎后,确定自己要考研,最重要的一步是选择考研专业和考研院校。因为对于考研,很多时候选择>努力,或选择≈努力。
其实对于择校问题,从个人情感上看无外乎:自己的名校情结+专业院校排名+地域+自身实力,还有就是是否歧视的问题,其他原因在我看来并不重要!(下面对这些要素我会展开说)
对于我们自己而言,一定要想清楚,是非得 985 不去,还是仅仅想更进一步,211 也可以接受?甚至很多专业都有非 985/211,但非常强势的专业,比如电气工程这个专业就有沈阳工业、东北电力、长沙理工、上海电力、南京工程学院、三峡大学等等双非电力强校,这些性价比就非常非常高,无论是考研还是高考选择。(下面我会举例)
为什么最开始我说,很多人选择学校时,完全就是根据报录比来看的,这个是极不科学的。我们在确定自己的考研目标院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报录比、复试比、招生人数;(2)是否存在歧视,包括歧视外校、双非和本校;(3)学校名气和层次、专业排名;(4)自身实力和备考时间;(5)地域;(6)复试分数线、单科线。考研确定学校时,这些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下面我们详细拆解,并给出找特定数据的方法!
报录比=报考人数/录取人数,用于一个学校某个专业的考试难度,报录比 10:1 肯定要比 100:1 要简单很多,但并不是只看报录比,我们也要看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录取了多少人,因为考一个录取名额有 20 人的学校要比录取人数仅有 2 个的可能性还是要大些。
复试比=进入复试人数/录取人数,用于衡量进入复试的难度,比如一个学校的某个专业要录取 10 个人,但是有 12 人进入到复试,那么复试比就是 1.2:1,1.2:1 已经算还不错的复试比了,因为复试要求必须差额录取。
我们在确定自己的学校时,是需要重点查看:报录比、录取人数和复试比的,权衡之下,初步确定自己的学校。
录取人数也很重要,有些学校的某个专业报录比、复试比都很科学且良心,但是他只招 2 个人,你觉得你上岸的概率和一个招 50 人的学校能一样吗?
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在考研时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哪些人?
我们如果仔细分析就会知道,其实我们的竞争对手其实数量并不多,因为我们的竞争者仅仅是报考你目标院校的对应专业的这几百人,而不是每年新闻通告说的几百万。考研每年报考人数都是上百万级别的,但真正和我们形成竞争的,可能只有几百人。
而这特定的几百人,真正能够踏实认真从头坚持到位去备考的可能占不到 50%。但这并不能说明竞争不激烈,因为你要明白,这剩余的 50% 的人是属于目标明确、有选择、有坚持,而且可能并不你努力少的人,所以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
所以,考研认真复习的人不少,考研划水的人也没有你想得那么多,尤其是你考得学校很好的时候。但是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就不行。只要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准备,规划做好了,每天按照计划在稳步前进,踏实高效复习,就不需要怂。
相信自己,高手不多,真的是高手不多,这些所谓认真准备的人可能很多水平比你差得很多,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你已经做得比很多人好很多了,至少你比他们先看到这篇经验贴,并且能认真看到这里,这已经超越很多人了!
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人在赶赴考研的战场,但最后能够矢志不渝坚持下来的人不到二三。所以,不停的告诉自己:相信自己,高手不多,这对你最后坚持到底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很多人很排斥上岸学长学姐上岸后建立的交流群,这点我要严重纠正,因为我就是考研交流群的受益者(PS:我没有交流群,所以不用怀疑我的动机!)。
我的情况特殊:(1)一本去考 985;(2)本科学校和研究生学校不是一个城市,甚至不是一个省份;(3)基础还行,但是和大佬们刚,自认为不虚,但也没啥优势。
我当时备考的时候,恰好就加了一位刚上岸的学长建立的考研交流群,所幸的是这位学长责任心很强,群文件里整理了很多有用的资料,其中就有近十年的报录比。重点说明一下,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报录比的官方数据,如果你最后真得真得各种办法都用到了,但是还没找到报录比,就只能找学长学姐去问了。
可能,我说可能很多学长学姐建立交流群的初衷是卖点考研资料补贴家用,我个人真得觉得无可厚非,一两百的事情,现在的一两百块钱能做什么?我向来认为用爱发电的事情最不长久,我不怕你有所求,只要你能提供高价值的内容。
关于找学长学姐的问题:
1、你可以去目标院校的贴吧看看,有没有成功考研的学长学姐在上面分享考研经验和卖考研资料的。
如果有,去加个好友,适当的咨询一下,如果有考研专业课资料贩卖,可以适当购买一些,后续有问题去咨询他,高效又准确,这点钱花的很有意义,不要心疼~(反正也是刚需)
2、其次,可以去诸如知乎之类的平台看看没有关于目标院校的一些讯息。有些上面会有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的联系方式,可以加来咨询一下。
3、如果学校离得近的话,也可以去对应院校看看,一般打印店会有期末考试资料卖,这种资料也具备参考性,得到这些资料对你的考研会有巨大的帮助哦!
如果你能够遇到一个负责人的学长学姐全程带着你,必要时刻给你专业课和心态上的指导,真的是非常难得可贵。
4、直接上 QQ 上搜:xxx 学校 xxx 专业考研交流,很快你需要的群就出来了,进群后先看群文件,看看有没有报录比,没有的话咨询群主有没有对应的资料。
注意:一定要认真筛选判别学长学姐的真假,听说目前很多人盯着这块内容,很多群都是一些机构建立的,注意防骗。虽说一两百的事情,被骗了也很影响心情。
总体来说,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最真实有效,也最快,但是可能存在数据不准确、数据误导等情况。所以做好是通过下面的官网查询的方式进行。
考研报录比一般多发布在对应网站录取查询、信息查询、历史数据、相关下载等栏目,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查。
查找路径:
百度搜索: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历史数据-报考录取统计。
然后是不是很多数据就一目了然了,自己去分析下自己要考的专业,每年录取多少人,其中推荐人数大致多少,剩下的就是考研录取的。如果有时间,可以做一下近 10 年的报录比,其实很多你之前不了解的问题和疑惑就很清楚了。
同时注意,很多学校的复试分数线也可以在这里查到。
这里的数据是最准确的,没有任何水分和虚假,你想考的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考研难度基本上就清楚了。
3、知乎
知乎上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我们直接在搜索框中搜索对应的关键词,比如:东南大学报录比,直接从已经上岸学长学姐分享的干货中找,这种方式可能会存在找不到我们自己专业的情况。
第二种方式直接找知乎教育咨询,你可能大概率不知道这种方式,因为知道的人真得很少,因为根本找不到入口在哪。知乎教育有个「小白偷跑计划」,里面的干货文字内容之外还会建立考研社群,可以让更容易获取所需资料。
4、其他第三方网站
其实我一直觉得很多人缺乏搜索能力和找资源的能力,直接去搜索引擎去搜索对应的关键词基本上就能找到你想要知道的答案。
搜狗+微信:可以搜索到你想要的 90% 的资料。
搜索引擎搜索结果搜索微信搜索结果
这个网站也有对应的数据,但是数据更新不及时,我看了下很多只到 2018 年,最好的方式还是去官方网站直接看!
04、以上渠道都找不到报录比怎么办?
查不到考研报录比怎么办?这个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很多学校未公布对应的报录比,这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信息不对称。
解决方式:
(1)咨询学长学姐,盲猜,可能数据不准确,但大体会有个概念;
(2)直接给招生办的老师打电话咨询,注意礼貌就行,能得到具体数据最好,找不到也没关系。
对于我们双非或二本的同学,一定一定要了解清楚复试的歧视问题,了解清楚目标院校是否会歧视外校、歧视双非、歧视二本等问题,这点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了解学校的时候重点关注几个问题:
(1)报录比;比如录取 10 个人,100 人报名,报录比就是 10:1;
(2)复试比;比如录取 10 个人,12 个人进入复试,复录比就是 1.2:1;
(3)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
(4)是否歧视外校、是否歧视双非;
(5)加权总成绩是怎么计算的,看一下初试和复试所占比例,初试决定着是否能进复试,加权成绩决定着是否能录取;
(6)是否接受调剂,是否有校内调剂;
(7)每年录取的人数,其中考研录取的人数;
(8)其他;
对于哪些学校比较黑,哪些学校有歧视,知乎一下,很多人在分享经验,提前避坑,选择很多时候比努力更重要~
很多人可能不屑一顾,认为我一直在提复试歧视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确是双非和二本学校的童鞋必须关注的问题点。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都很好理解,同等条件下,两个人分数差不多时,总会有个选择问题,选择谁大家心里都清楚。(说的有点残酷,但这是事实)
甚至,两个人稍微有些差距时,都会涉及到一个选择的问题,这些很好理解,也很正常。但是,过度的歧视或者不公,就需要我们提前避坑了,毕竟每个人辛苦复习大几个月,最重要的还是上岸。不要想着去调剂,那个太难,而且一般学校和专业都不好。
如果你心里对某个学校一直念念不忘,那考研你可以重点关注一下你这个专业的考研信息情况,这可能是你一次实现心中所想的机会,比如我当时考东南。我高考是真的发挥不好,平时和我差不多成绩的人都去了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而我不是。
名气主要考虑学科排名、学校综合排名、区域名气、业内名气这 4 个方面即可。
怎么看学校和学科名气呢?最简单方式,官方认证最为致命: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www.cdgdc.edu.cn/xwyyjsjyxx/xkpgjg/
区域名气、业内名气的话,主要是对特定专业而言的,比如看过《令人心动的 offer》的童鞋都知道法律专业的五院四系,其中就有好些是业内名气很大的学校,但综合排名并不突出的院校;再比如我上面说的电气工程的电力院校,比如长沙理工、三峡大学、东北电力和上海电力,这些在保研时是享受同等 211 待遇的,甚至华北电力学校的牌子比很多 985 电气学院硬多了。这些就是业内名气。区域名气其实很好理解,比如东南大学由于低调务实的校风,虽然在长三角可以做到包邮,但是可能在重庆很多人听都没听过这所学校,因为福建东南卫视的原因,被大家戏称为「福建大三本」,当然,就业时的人资一般还是有基础认知的。
区域问题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我们都有自己想去的学校,比如我堂弟,想留在帝都,那么他考研重点关注的就是帝都的学校;比如我弟弟想去武汉,当时他保研时重点关注的就是武汉的高校;比如我当时想去长三角发展,我重点关注的就是江浙沪的高校。所以,想清楚你要去哪,再去重点考虑学校的问题。但其实很多时候,在校招时本地学校虽然占据就业人数优势,但去应聘的人也多,曲线救国未必不是好事!
自身的实力和备考时间这些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并不是我们的目标定的越高越好。比如知乎考研领域有个大 V 第一学历是专科,到最后逆袭 985 博士,再到最后 985 任职。他的逆袭过程也是经历了专升本、211 硕、985 博的梯度进行的,逐步提升。
我们自身的实力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自己的基础、自己的学校、本科获得的奖项和竞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自己专业的特质等等因素,比如很多专业暑假要求必须实习 2 个月,比如有的专业需要背 8 本厚书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根据自己所在学校专业进行自我定位的。比较简洁直接的方式就是请教自己学校专业的学长学姐,看下以往是怎么样安排的,结合自身的水平和备考,确定大体的学校水平。
对于备考时间的问题,我个人不建议把考研战线拉的特别特别长,我一般建议时间在 7-9 个月左右,前期多看经验贴,做好系统规划,这对我们成功上岸很重要。我自己就是 7 个月的备考时间,讲真,很累很疲惫,尤其是后期,因为每天的复习强度真的很大,我考的数学一、英语一,专业课也是考察深度很深的那种。
我这里单独把复试和单科线放在这里的原因很简单,我们在找每年的复试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下最后以免给的复试线不一定具有参考性。如果有可能,重点找一下每年拟录取的名单和分数,对比看一下每年拟录取的最低分,这个更具参考价值,因为复试是差额的。
单科线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科目,总分过线、单科不过分的每年都有,很多学校其实都有单科线的。对于有些偏科的小伙伴就需要重点补足你的单科线了,不需要他多惊艳,但至少不拉跨!比如我的英语一直都不是很强,所以考研我采取了最笨最累的方法,花的精力相对也多,最后结果还是很不错,至少保证我读研时看文献压力不大,写会议文章和 SCI 压力不是特别大,我可是手握 3 篇 SCI 的人,虽然我感觉自己并不热爱科研,哈哈~
这点其实很好理解,我们考研一般还是会选择比自己所在学校专业稍微强一些的学校和专业,当然,考虑地域问题的话,可以稍微弱化这个原则。
每个人考研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比如你考研就是想回家或者对某个城市情有独钟,抑或是你的另一半就在某个城市,你想去找让你魂牵梦绕的那个 TA,肯定就要选择特定学校专业了。区域名气其实可以很好的让我们错位竞争,主要还是看个人的选择。
看到这里,其实你应该已经很明白择校的问题了,没有那么难,但是需要我们多花心思。做什么事情,想做好都需要花心思的,况我们选择学校乎?
多去看看经验贴,磨刀不误砍柴工,复习起来效率更高。我
结束语:
考研,从来都是为我们自己考的,可能大家考研的目的各不一样,但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我们就需要稍显功利些,要以提升初试分数、一战上岸为目标而努力,而不是为了经历而努力。
河北研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热门课
1对1考研复习规划指导
热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