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备考 >> 机械 >> 机械经验

机械考研:二战985经验(备考、择校)

2022-07-21

325

基本情况:

20届毕业生,一战武汉某985,二战上海某985,最终一志愿上岸。

考研经历:

因为参加过两次考研,第一次考完之后,武汉疫情开始爆发,那年考研成绩一再推迟公布,让人很焦虑。一边是不确定考研能否上岸,一边是因为考研成绩推迟而导致错过春招的好时机,几乎是孤注一掷,谁也不清楚笑到最后的赢家是谁。最后成绩出来,那年数学很新颖的考法,有点不太按照常规套路出牌,不出所料,单科翻车,数学只考了82分,刚开始誓死不往下面的院校调剂,但是后面还是找个南方科技大学以及中科院在杭州新开的研究所的调剂,但都石沉大海,销声匿迹,遂二战。这里我想说明一下不能因为一战没上岸而草率选择二战,我认为在决定二战之前,首先要“自我反省”——找出一战失败的原因以及是否可以在二战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另外就是要有毅力和决心,如果以上都想清楚,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那就开始二战吧。比如我一战失利的最大原因,是因为考的是本校,周围人都在考研,“顺水推舟”的加入了考研行列,被动式复习,虽然有好好学习但是却缺乏知识体系的归纳总结,只是依葫芦画瓢的看书,所以二战的时候,无论专业课还是数学,都会主动去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复习过程相比一战,踏实不少。

备考经验:

其实网上有很多很好的复习经验帖子,对于刚踏入考研圈的人,我觉得经验帖子是很好的辅助,可以参考帖子的时间线,再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最重要的是复习节奏跟自己比较契合,不要太在意网上的复习时间节点,一方面是会让自己焦虑,另一方面会打乱自己的节奏,你只要保证你的节奏是可以完成复习任务,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那就可以了。所以,学会过滤“无效”信息也是备考的素质要求!

与我而言,公共课方面(政治跟英语),两次备考的时间线基本吻合,政治课我是在九月份才慢悠悠开始看徐涛的视频,一般是在高强度学习之后,看徐涛的视频作为娱乐放松的方式,所以每天花的时间不会很多,而且是倍速播放跟着画知识点。英语是坚持每天单词打卡,我用的是墨墨APP,如果控制不住会玩手机的,可以选择买红宝书之类的词汇书,也是一样的。英语纸质资料只有历年真题黄皮书以及考研写作红色那本(忘记叫啥名字了),英语方面我个人认为词汇量是主要的,没有词汇量基础,再多的答题技巧都是天马行空。另外就是好好对待10年之后的真题,每一年的阅读理解都要完全吃透,包括里面的词汇,句子结构,行文的风格,这些我个人认为都很重要。

数学方面,对于基础复习,市面上主流的几个老师的全书我认为都是可以的,选择你能接受的风格就行,毕竟全书只是你的数学辅助工具,后期还需要做大量题目来巩固。我用的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一战一个致命问题就是做的题目太少,花太多时间在啃全书,数学全书完整看了三遍,衍生的资料只做了部分660,还有往年的真题。二战我还是用了一战的那本李永乐复习全书(这里更能体现复习全书应该是像字典一样的辅助作用,而不能当作孤注一掷的筹码),因为一战数学基础还在,所以刷了很多题目,市场上张宇的全套习题,李永乐的660,李林的108,6+4,哈工大的卷子(忘记是不是叫哈工大了,抱歉),总之各类主流资料的题目都做了,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见多识广”以应付考场千奇百怪的新颖题目,注意,这里不是单纯的刷题。一定要注意总结反思跟启发!这里我简单说一下我对主流老师习题风格的主观感受:李永乐老师的660是非常棒的,很适合巩固基础,查缺补漏,有时间可以多做几遍自己做错的题目;张宇老师的题目会比较“古灵精怪”,但是我个人觉得很多题目是很不错的,也有难度,适合进阶用,可以做完李永乐660之后再尝试;李林的108也是很综合的题目,比较符合考研的难度跟出题风格,到后期李林6+4是肯定要做的,原因无他,因为难度跟风格与真题很像,很适合考前的模拟考。

专业课方面,一战的专业课是机械原理跟机械设计,二战的专业课选择的是控制原理。我个人认为专业课开始复习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参考往年学长学姐都用些什么资料,照着买就对了,最好搞到往年真题,这样等于吃了一颗定心丸,剩下的就是把课本的知识点吃透,把真题吃透,如果还有推荐的资料,也可以用来巩固扩展知识用,专业课因为属于高校自主命题,所以我个人认为真题非常重要,可以了解贵校的出题风格和重点,也不缺乏有些学校直接从往年真题中重复使用考题。

择校经验:

想好再出发,中间改道也没关系。我个人是有点草率了,一战直接报考了本校,感觉是在舒适圈内所以没考虑太多;二战考虑了几所学校,分析了往年的报录比以及复试情况之后最后决定报考了现在的学校,最终的结果也说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在择校方面我个人认为主要从几个维度考虑:

第一,个人定位。比如你是求稳还是想拼一拼。可以以自己学校为基点,求稳的可以往上面一点的学校或者实力相当的学校报考,拼一拼的可以再往上一层次的学校报考。为什么呢?因为你在哪所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你的学习能力是与之匹配的,好高骛远容易夭折,妄自菲薄会不甘心,这只是一个普遍的参考,当然如果有心仪的院校,冲就对了!

第二,报录比。对比心仪院校的往年报录比,可以大致了解自己上岸几率有多大,比如去年40人报名,10人录取,另外一个院校400人报名,20人录取,报考哪所院校的上岸几率大,从板报录比也能反映出来。

第三,院校的情况。了解心仪院校是否歧视一志愿考生,复试成绩的占比是多少,复试的流程,复试英语口语的占比之类的,选择跟自己更契合的院校,会相对舒服一些。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帖子来源于网络整理,不对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具体考研相关内容请以各院校的官网通知为准。 如果本站文章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进行删帖处理。

河北研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热门课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