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求:指居民户(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需求:有欲望,有能力。需要:有欲望,没能力。】
2.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1)其他条件不变是指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离开了这一前提,需求定理就无法成立。(2)需求定理指的是一般商品的规律,但这一定理也有例外。炫耀性商品:是用来显示人的社会身份的商品,例如首饰、豪华型轿车。这种商品只有在高价时才有显示人的社会身份的作用,因此价格下降时需求反而减少。吉芬商品: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某些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反而增加。
3.供给:供给是指企业(生产者)在某一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量。
4.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下降。【例外:劳动力;土地、古董等;啤酒、饮料等;汽车。】
5.供求定理:(1)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2)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的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的减少。
6.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均衡数量】
7.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由于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适应程度。
8.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Ps.例外:货币。
9.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开始增加消费量时,边际效用会增加,即总效用增加幅度大,但累计到相当消费量后,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若边际效用仍为正,表示总效用持续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平缓;消费量累积到饱和后,边际效用递减到0时,标示总效用不会再累计增加,此时总效用达到最大;若边际效用减为负,标示总效用会逐渐减少。
10. 机会成本:当把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获得一定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用途的收入就是所获得收入的机会成本。
11.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经济中所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基本的指标。是目前国民收入核算中最常用的一个总量。以国境为统计标准,包括本国与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格总和,但是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外国领土上生产的产品。
12. 国内生产净值(N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 NDP=GDP-折旧
13. 国民收入(NI):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它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资金和利润的总和。NI=工资+利息+资金+利润
14. 个人收入(PI):是一年内以货币为计算的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1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指一年内个人可以直接支配的收入总额。DPI=PI-个人所得税 或 DPI=消费+储蓄
16. 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工作能力的人,愿意工作而没有找到工作,并且仍在寻找工作的状态。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X100%
类型:
(一)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不愿在现行工作和收入条件下被雇佣,自动放弃就业机会所造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是指人们愿意并积极寻找在现行条件下被雇佣的机会而未能就业的状态。
(二)周期性失业与自然失业
周期性失业:亦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自然失业:是由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自然性失业*包括: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通畅或者劳动力与岗位的匹配需要时间等诸多因素的作用,造成社会中总是有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或者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劳动力的供求不一致所产生的失业。
技术性失业: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三)隐蔽性失业
是指表面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对产出没有做出贡献的人。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员而产出水平没有下降时,即存在着隐蔽性失业。
17. 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任何国家在任何时期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但是实现充分就业并不等于社会上每个劳动者都有工作。充分就业,是指消除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18. 奥肯法则(适用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反之,失业率每减少1%,则实际国民收入增加2.5%。
19.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而显著上涨的现象。
20. 生产要素:一般来说,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代表自然资源)、企业家才能。
1. 需求影响因素及分析
(1)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来说,商品本身的价格高,需求少;价格低,需求多。
(2)其他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关系:指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呈反方向变动。替代关系:指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和需求呈同方向变动。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增加,需求增加;收入水平减少,需求减少。
(4)消费者嗜好。
(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预期未来收入水平上升,商品价格水平上升,就会增加现在的需求;预期未来收入水平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则会减少现在的需求。
(6)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有鼓励或抑制消费的作用。
2.供给影响因素及分析
(1)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来说,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
(2)其他商品的价格。在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从而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供给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从而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供给增加,在两种替代品之间,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从而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供给增加;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从而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供给减少。此外,两种没有关系的商品,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另一种商品的供给。
(3)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越高,供给降低;反之,生产成本越低,供给越高。
(4)生产技术的变动。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生产技术的提高会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供给增加。
(5)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如果厂商对未来经济持乐观的态度,则会增加供给;反之,如果厂商对未来经济持悲观的态度,则会减少供给。
3.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1)富有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1。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eg:耐用消费品、奢侈产品。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平坦的线。
(2) 缺乏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小于1。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eg:生活必需品、非耐用品。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陡峭的线。
(3)单位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等于1。需求量变动的比率等于价格变动量的比率。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
(4)完全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趋于无穷。当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eg:银行黄金。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
(5)完全无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等于0。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eg:胰岛素等特效药。
4. 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一般来说,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强度大而稳定,越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越小。消费者对奢侈品的的需求强度小而不稳定,所以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大。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如果一种商品有许多替代品,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就富有弹性。相反,如果一种商品的替代品很少,则该商品的需求就缺乏弹性。
(3)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广泛,其需求弹性也就越大,而一种商品的用途越狭窄,则其需求弹性也就越小。
(4)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一般来说,使用时间长的耐用消费品需求弹性大,而使用时间短的非耐用消费品需求弹性小。
(5)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例小的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小,其需求弹性也就越小;相反,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例大的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大,所以其需求弹性也越大。
5.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法。无差异曲线是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特征:(1)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覆盖整个坐标平面图。
(2)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远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
(3)在同一坐标平面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4)其斜率为负值。
(5)无差异曲线在通常情况下是凸向原点的
6.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的区别
长期是指资本和劳动都可以适应市场而调整,从而企业的生产规模可以改变(可以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 短期是指资本无法调整,只能调整劳动,从而生产规模无法改变(至少有一种要素不可变动)
6. 等产量曲线特征
(1)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
(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
(3)曲线与坐标原点的距离表示产量水平的高低。
(4)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5)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7. 完全竞争市场形成条件
(1)市场上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2)市场上的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存在产品差别。
(3)资源完全自由流动。每个厂商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进入或者退出某个行业。
(4)市场信息是畅通的。
8. GDP和GNP的区别
GNP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居民为统计标准,本国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居民、暂据外国的本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GNP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
GDP按照国本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是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国内或者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9. 失业造成的损失
(1)失业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失业的产量损失会由就业者即纳税人来承担。
(2)失业的社会成本:失业使成千上万失业者面对收入减少的困境,在痛苦中挣扎,而且高失业率时期,经济压力笼罩着社会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及家庭生活的安定,甚至造成社会动荡。
(3)失业的经济代价:失业意味着要浪费有价值的、宝贵的劳动资源。
10. 通货膨胀的类型
(1)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的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特点是通货膨胀率低且比较稳定。
(2)奔腾的通货膨胀。指每年通货膨胀率在10%-100%以内,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在两位以上)且还在加剧。此时会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出现扭曲现象,经济信息被破坏,资源配置失衡。
(3)恶性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特点是通货膨胀非常高(一般在三位数以上)且完全失去控制。这种通货膨胀会使市场经济无法正常运转下去,人们对本国货币完全失去信任,货币体制与正常经济生活遇到严重破坏,国家面临奔溃和政权更迭的危机。
11. 通货膨胀经济效应
一、收入再分配效应
(1)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2)对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不利。
(3)对储蓄者不利。
(4)对政府有利,对居民不利。
二、产出效应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使产出增加,收入增加,就业增加。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使产出减少,收入减少,就业减少。
(3)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奔溃:产生过度消费;工人要求增加工资,打击企业生产积极性;企业贷款困难;投机活动增加。
12. 通货膨胀原因分析(列举三个以上)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由凯恩斯提出,从总需求角度来看,如果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经济的潜在生产力,就会发生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是从总供给的角度,认为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
(3)预期和惯性通货膨胀
解释为什么通货膨胀一旦形成以后,即使最初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消失了,通货膨胀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4)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造成持续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过度发行。
河北研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热门课
1对1考研复习规划指导
热门课程